北大渠鄉(xiāng)位于焉耆縣北部,總面積138平方公里,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6.9公里,距縣城10公里。和-庫高速公路與省道206線穿境而過。2006年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1個農牧場,39個村民小組。年末總人口9932人,其中農業(yè)人口7986人,民族人口6953人,主要居住漢、維、回三個民族。人口出生率17.3‰,人口自然增長率15.4‰。有耕地面積4000公頃。2006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00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667公頃;特色農產品有辣椒、打瓜、甜菜、白葵等。
2006年鄉(xiāng)黨委人民政府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整合力量、上下聯動、重點突破”的原則,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fā)展、農村穩(wěn)定和農民增收這條主線,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扎實做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完成北大渠村四組、十號渠村一組、太平渠村一組、八家戶村三組、六十戶村五組五個村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規(guī)劃圖紙的設計和制圖工作;建成“環(huán)天山”體育長廊場地建設工程標準化面積為1200平方米籃球場3個;占地400平方米,投資46萬元的文化活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資2.5萬元對十號渠村五組1.7公里居民點道路進行砂石路面進行了鋪設,完成十號渠村35公里的排渠開挖工程。同時,計劃在十號渠一組投資30萬元進行2.5公里的灌渠砼板防滲工程。新農村建設試驗村北大渠村,已順利完成了1.1公里的柏油路路基砂石回填,已待鋪油。開挖防滲渠1.57公里、橋梁40座、閘口17座、分水閘2座、進水口3個,項目總投資47萬元。投資50余萬元建成了北大渠鄉(xiāng)文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413平方米。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98.1萬元,其中:第一產業(yè)7400.7萬元,第二產業(yè)267.7萬元,第三產業(yè)1529.7萬元;財政收入176.8149萬元,財政支出203.379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4585元,比上年增加362元,2006年末農民儲蓄存款余額1021萬元;主要農作物產量:糧食8221噸,油葵300噸,甜菜49200噸,西紅柿20800噸;植樹造林面積 21公頃;農業(yè)機械總動力1.557萬千瓦;年末牲畜存欄5.67(萬頭只)。
有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人,其中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人員44名,有中學2所,在校學生281名,教師45名;小學3所,在校學生731名,教師144名。
有衛(wèi)生1所,2006新建衛(wèi)生分院1所,設醫(yī)療衛(wèi)生點6個,有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14名,病床10個。
在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政策及資金上的大力支持下,北大渠鄉(xiāng)建筑面積413平方米,投資50余萬元的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主要包括一個200平方米的大型綜合活動室、100平方米的閱覽室以及辦公室,在文化站附近還配套建設一個占地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籃球場。
鄉(xiāng)黨委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列入鄉(xiāng)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設同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全鄉(xiāng)廣泛地開展了以創(chuàng)建“五個好”示范鄉(xiāng)黨委、“五個好”示范村黨支部、“五個好”示范學校黨支部、群眾滿意示范站所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chuàng)”和平安建設活動。并在各村建成農牧民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電教室,充分發(fā)揮村文化陣地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舉辦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群體性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全鄉(xiāng)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全鄉(xiāng)上下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fā)展、社會政治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大好局面。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多次受到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