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民間文化是社會生活的寫真,歌舞彈唱,形式多樣,既保持著當?shù)貍鹘y(tǒng)藝術的本色,也汲取關中秦腔、楚地漢調(diào)的精華,形成獨具平利特色的藝術風格。
流傳在平利的民間舞蹈千姿百態(tài),源遠流長,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彩蓮船、獅子舞、龍燈、鷺鷥啄蚌、秧歌舞、打連錢、高蹺等。尤以彩蓮船、獅子、龍燈舞最為盛行。彩蓮船又叫跑旱船,平利稱為船燈,是用竹木彩紙扎糊而成。選一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坐船,肩挎彩船,手扶船舷,隨鑼鼓節(jié)奏和艄公哨聲的引導而舞蹈。另有2至6名雙數(shù)女子幫船,還有1名大頭和尚和老搖婆。表演時都以舞蹈動作表現(xiàn)行船、撐篙、過灘、擱淺、推船等情節(jié),老搖婆手執(zhí)破蒲扇,大頭和尚舞動拂塵插科打諢,極盡詼諧幽默,邊舞邊唱花鼓詞,祝愿吉祥。獅子舞,先用竹麻彩布編織獅子頭和皮,再挑選兩名精壯而靈巧的青年男子披戴上,摹獅子狀,另有一男子扮武士,頭扎紅布巾,身穿武士褂,腰纏花板帶,腳蹬麻草鞋,手持繡球挑逗戲耍,諧調(diào)表演獅子玩耍嘻戲或格斗,觀看欣賞者對著獅子燃放煙花,龐然大物又奪不得小小銹球,惹得獅子齜牙咧嘴,狂奔狂舞,情趣盎然,熱鬧非凡。技高者還表演上桌子、跳凳子等高難動作,將表演推向高潮。
龍燈舞,我縣均稱玩龍燈,是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民族的圖騰。這是“龍燈”藝術在民間盛行,經(jīng)久不衰的基礎。“龍燈”的形象各有特色,均用竹、紙、布扎糊制作,節(jié)數(shù)不等,一般為雙數(shù),遇上有閏月的年份,則增(或減)一節(jié),湊成單數(shù),每節(jié)內(nèi)用皮紙裝糊一盞燈,稱“龍燈”。“龍燈”的外形呈馬頭、鹿角、虎牙、鷹爪、魚鱗狀,充分體現(xiàn)了龍的威武雄健。舞龍時,由一人手持木桿、桿頂有一個點燃的燈火,且能轉動的彩球(叫龍膽),戲龍作舞。舞龍人數(shù)視龍節(jié)數(shù)而定,每節(jié)一人擎舞。常有“龍打滾”、“龍擺尾”、“龍搶珠”、“龍起波”、“金龍鬧海”等舞態(tài),花樣十足,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