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問,黃安縣城東兩里路外有個杏花村,杏花村有個遠近聞名的客店,客店的主人是一老一少父子倆。
客店旁邊,長有七八棵一人抱不攏的大杏樹,每年春季,杏花一開,遠遠地就看得見這里紅霞霞的一片,給這小小客店添了幾分姿色。客店北面院墻外,有一片草坪,拉腳的腳夫們?nèi)绻顾捱@客店,常常把驢子拴在草坪上過夜,到了夜半,要是有歹人想偷驢子,這些驢子就象喊救命似的,又踢又咬,又嗥又叫,叫聲傳得老遠老遠,歹人見此情景,做賊心虛,自然嚇得丟下驢子溜之大吉。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里取名“叫驢坪”,這“叫驢坪”上也的確從來沒有被人偷走一頭驢子哩I
小客店左有杏花樹,右有叫驢坪,客商來來往往,穿針不斷線,很是熱鬧,按說這小店早應發(fā)財?shù)模皇堑曛髑乩蠞h忠厚耿直,心地善良,他總是對他的兒子說: “金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周圍垮子里的貧窮人家,沒有一家沒受過他的接濟。兒子暗地叫苦,又不敢明說。因此,小店雖然;生意興隆,卻沒多少積蓄,總只夠糊口。
有一年風調(diào)雨順,杏花也比往年開得好,秦老漢與兒子商量,準備好好干一年,積蓄一點錢財,為兒子娶媳婦。
一天下午,店里來了一位年過六旬、胡子花自的老頭。只見這老頭紅爛著眼眶,鼻涕牽到胡須上,衣服筋吊如絲的,上身露肩膀,下身顯胯子,硬是個叫花子只差個打狗棍。更叫人心寒的是一只腳的小腿脊背已經(jīng)爛得顯骨頭,露出紅赤赤的爛肉,爛肉里頭一動一動的,全都是米粒大的肉蛆。
見這老頭要住店,兒子不愿意了,他悄悄拉過父親說:“看他那個叫花子樣,還把得起店錢?再說……”父親打斷他的話,不以為然地說:“唉,到了年紀的幾可憐,把不起算了,只當積德做好事吧!”兒子聽了,咀巴翹得老高,滿臉不高興。
秦老漢不管兒子不高興,熱情地接待那個窮酸老客,先給他煮了一碗油掛面,然后又扶他到一個客房休息,
到了半夜,那老客房中傳來了呻吟聲,一聲比一聲高,終于把秦老漢父子倆吵醒了,老子披衣就要下床,兒子拖住他:“管他呢,望樣子就曉得是個老藥罐子,莫耽誤了瞌睡。”這時,那房中的呻吟聲更大了,十分凄慘,‘叫人聽了很寒心。秦老漢推開兒子,顧不得披衣就跑到那老客房中看望。只見那老客面如土色,在床上直打滾。秦老漢轉(zhuǎn)身端來一碗滾燙的糖水,扶老頭坐起,慢慢地喂他。老客喝了那碗糖水,才算緩過氣來,經(jīng)過詢問,方知老客落店的原因。原來這老客姓杜,河南開封人,他有三個兒子,一可都忤逆不孝,見老頭子病得歪歪倒倒的,便把他趕出了家門,杜老頭沒辦法,只好流浪到此地,想投靠一位表親,誰知半夜舊病復發(fā),眼看人就不行了。
秦老漢忙問老漢說: “既是舊病,想必你在家醫(yī)治過你可把藥方說出,我給你想辦法。”
杜老漢嘆道: “藥方我倒是曉得,只是這藥費太貴,兒子們就是怕我治病花了錢才趕我出來的?,F(xiàn)在,我孤身在外,這病,哪里治得起呀!”
秦老漢的兒子這時趕來,給老子披上衣服,附和道:“是呀,看你這樣子,這病恐怕是難治了。” “不,只要有藥能治,我們就不能見死不救。”老子懇切地說。經(jīng)過秦老漢再三詢問,杜老頭才說出藥方。藥方中大都是上等紅參、鹿茸、麝香等貴重藥材。秦老漢拿著藥方,二話沒說,連夜到城內(nèi)為杜老頭配藥,僅三劑藥就花去了他的全部積蓄。
這藥果然見效,杜老頭喝了這劑藥,病就象被抓掉一樣,就連那腿上的爛瘡也開始收口。第二天夜晚,杜老頭把秦老漢父子叫到束前,說道: “久聞店里的有位好心的店主,今日得見,名不虛傳。你們曉得我是個窮得叮當響的老頭,救命大恩沒什么報笞,只好送點小東西表表心意。”說罷從包袱中拿出一塊幾斤重的石頭來。
兒子見了,冷笑一聲: “哼,這個東西,我們面前山上多的是。”老子罵道: “混賬東西!這樣不講禮。杜大哥,既然是你送的,那我就收下了。”
杜老頭又說: “慢!”他又從秦老漢手中拿過石頭,拍了拍說: “你們過一會把這石頭投到店旁的那口井里去,等到半夜雞不叫狗不咬的時候,你們就到井里去挑水,這時挑
起來的不是水是酒,你們以后就可以靠賣酒過日子。不過,你們要記住,不能把這件事告訴外人,也不能起貪心,只能一天挑一擔,要是不聽我的話,井里就不會出酒了。”“這石頭能讓水變酒?”兒子有點不相信。 杜老頭說:“這石頭就是酒曲子。
兒子聽了,將信將疑地把石頭丟進了井中。
半夜了,雞不叫狗不咬,父子二人挑著一擔水桶來井邊打水,兒子打起一桶,一聞沒酒氣,一嘗,沒酒味,于是便大罵杜老頭騙人。秦老漢心想,杜大哥絕不會騙人的,他自己打起了另一桶,他挑著水回到店中,剛放下水桶,就聞到一股濃濃的酒香,再用碗舀一點試試,果真是上等好酒。這時,兒子才眉開眼笑了,一氣喝了個夠。秦老漢突然想到這杜老頭絕不是一般凡人,等他趕到客房去道謝時,那杜老頭卻早已不知去向了。
從此,杏花村客店改成了杏花村酒店。這里的酒不是一般的酒那種白色微微帶點青色,就象樹上發(fā)青的杏子,喝起來醇香滿口,勝過了湖北各種名酒。天長日久,“杏花村酒店”就遠近聞名了,小店的生意越來越興隆,慢慢地秦老漢就積蓄了些錢,蓋起了幾間寬屋,為兒子娶了媳婦,得了孫子,一家人不愁吃穿,小日子過得很美滿。
有一天,兒媳婦正在提潲水喂豬,忽然來了一位白胡子老人: “大姐,這杏花村的酒好不好?”年輕的兒媳婦順口說: “好倒是好,可惜沒有糟喂豬。”老人聽了,一言不發(fā),轉(zhuǎn)身走了。
當日半夜,兒子從井里挑回的再也不是那醇香的美酒了。一家人都很奇怪,老子想起了杜老頭的話,就問家里人白天遇到過什么人,說了什么沒有。于是兒媳婦把自己白天遇到白胡子老頭,并對他說“恨酒無糟”的事說了一遍。老子一聽,嘆了口氣說: “唉,人心不足,莫想水變酒。”從此,這口井里再也沒有出過美酒了。據(jù)說當年投店的老頭就是造酒的神仙杜康。于是杏花村酒店的故事就流傳.
如今,這杏花村頭的那口井依然存在,這井中的水確實的井水要清要甜。每逢天旱,井里很淺時,還可以看得年杜康送的那塊白石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