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湯是我們壺關的傳統(tǒng)名吃,同我省北路雁同一帶的羊雜割湯、南路運城一帶的羊湯泡饃,可稱之為山西羊湯三大流派。壺關羊湯與另外“兩湯”比較,可謂獨樹一幟,風味別具。
喝壺關羊湯先要講究時令,羊不吃青草了才開始做,吃開青草就停做了,約是從當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間七個多月時間。據(jù)羊湯師傅講是怕吃上青草,羊肉帶上青草氣,風味受損。羊湯羊湯,羊是基礎。羊湯師傅都能慧眼識羊,百里挑一,在一群羊中挑出三五只一兩年生的上好山羊養(yǎng)在后院待宰,所謂“后院拴羊,前鋪賣湯”,以保就地現(xiàn)宰那種鮮味。羊湯師傅殺羊是絕活,幾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殺得利索,洗得潔凈,各個部位分得條理清楚。壺關羊湯一大特點是講究嘗全羊,即一碗湯中要有七八個羊肉餃子、三五個羊肉丸子、幾塊燉肉、血條、脂油與頭、蹄、口條及胃、腸、心、肝、肺、腰等內(nèi)臟切成的條條或塊塊,除羊的皮毛之外,應有盡有,連羊骨髓也熬在老湯中,難怪它能大補元氣了。壺關羊湯又一特點是講究老湯。每座羊湯館里除正鍋外,另設一口大砂鍋專供燉羊骨架和羊肉塊,此鍋從中秋做湯開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邊舀邊續(xù),老湯不斷。喝羊湯還要配吃黃蒸才算最好配伍。黃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棗泥餡做成的饃,極軟、極甜、極粘,賣黃蒸師傅怕沾在手上,要用木匙抄在盤子里。喝一碗羊湯,吃一兩個黃蒸,熱乎乎、香噴噴,足以稱得上是美餐一頓了。
壺關做羊湯最著名的師傅出在店上、固村一帶,他們代有傳人。在我的記憶里店上鮑、固村李、小南青郭、橋頭楊等都是聞名全縣的做羊湯把式。他們不僅湯做得好,職業(yè)道德也好,童叟無欺,連當時我這樣十來歲的小孩,給你舀得也像給大人舀的一樣滿,一樣全,差別的只是大人坐高凳子,小孩坐低凳子罷了??蓯旱氖?ldquo;文革”十年內(nèi)亂,羊湯師傅也不能幸免一難,店上供銷社羊湯館那位李姓跛足師傅,被抓到縣城西關學習班,以“蒸饃揪一揪,舀湯嘗一口”的“莫須有”罪名,被整來整去……聽說他們的后代成了做湯把式,現(xiàn)已子承父業(yè),開館賣湯了,我的心中略慰。
如今,壺關城、鎮(zhèn)羊湯館多了起來,而且今非昔比,不少館子是紅磚砌墻、瓷板貼面,玻璃安窗,門前掛著顯眼的招牌,內(nèi)分普座、雅座,還置有冰箱、煤氣灶等新式炊具。喝羊湯的人也多起來了,他們中有進城入鎮(zhèn)辦事的年輕人,有急著喝碗湯去上晚自習的中學生,也有不少三天兩頭來的???mdash;——趕三五里路,進城喝湯的老農(nóng)民和縣城里退了休的老干部,他們講究的是“羊湯冬補”。還有的是像我這樣一些在外工作的干部、職工,回老家趕來喝碗羊湯,尋找一下孩提時代的影子,回憶一番家鄉(xiāng)的飲食情結。
近日聞說壺關羊湯有了真空包裝。壺關羊湯拓展了廣闊銷售空間,可以走出“關”門,走進超市,走進千家萬戶。聽了這則消息,我像喝了一碗熱騰騰的羊湯一樣,周身感到暖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