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縣歷史悠久,據(jù)舊志記載:縣境堯唐時為冀州、舜虞時為幽州,夏仍屬冀州,殷商為幽州,周并州燕國地,春秋戰(zhàn)國燕國地。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前226)始置范陽縣,治所故城(今固城鎮(zhèn))。西漢為范陽縣,新莽更名順陰,東漢范陽侯國,三國魏黃初五年(224)置范陽國。西晉泰始元年(265)復(fù)置范陽縣。北齊武平七年(576),范陽治所由故城遷至伏圖城(今百樓村北 “官城”)。隋開皇元年(581)改范陽為遒縣。開皇十年 (590) ,治所移至城子(現(xiàn)屬容城縣)。大業(yè)十三年(617)廢遒縣,入易縣。唐、五代、遼、北宋,縣境西北屬淶水縣,西南屬易縣,東南屬容城縣。金大定六年(1166)割易縣、淶水、容城三縣地始置定興縣,取"大定興盛"之意,治所在黃村(舊志皇甫店,今定興縣城)。元、明、清及民國沿用至今。1958年,定興縣并入易縣、徐水二縣。1961年,恢復(fù)定興縣建制。
定興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古燕之地,人文薈萃,戰(zhàn)國時期名臣郭隗、樂士高漸離,西漢謀士蒯通、東漢詩人酈炎、東晉名將祖逖、南宋名將張世杰、元代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明代散曲家薛論道、清末軍機(jī)大臣鹿傳霖,現(xiàn)代詩人張秀中、中國第一個女試飛員張玉梅等都是定興人。定興是元曲的故鄉(xiāng),河北梆子的發(fā)祥地,偉大的戲曲家王實甫就誕生在這里。境內(nèi)名勝古跡豐富。位于高里鄉(xiāng)的黃金臺,建于公元前310年,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士,開創(chuàng)了“招賢納士”的先河,被后人廣為傳頌。燕太子丹送荊軻于易水之上刺殺秦王嬴政,留下了“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千古絕唱。記載北魏葛榮、杜洛周起義的“義慈惠石柱”坐落在定興縣石柱村,建于北齊太寧二年(562),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的慈云閣,以佛教“心慈為貴,貴慈如云”定名。造型別致,巍然屹立在舊縣城中央,顯示出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魅力。此外,督亢春晴、金臺夕照、長安曉月、百樓聳翠、河陽晚渡、易水秋風(fēng)、北海孤亭、巽閣籠煙等“定興八景”,一直為歷代文人墨客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