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共和國位于歐洲中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北部,與匈牙利、塞黑、波黑和斯洛文尼亞接壤。海岸線約1700公里,島嶼1100多個。面積:56610平方公里。行政區(qū)劃:20個省和一個省級直轄市。人口:約438萬。主要民族:克羅地亞族(89.6%)、塞爾維亞族(4.5%)及穆斯林族等。官方語言:克羅地亞語。主要宗教:天主教。首都:薩格勒布。歷史: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斯拉夫人南遷至巴爾干半島,10世紀曾建立克羅地亞王國。此后克一直在匈牙利王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統(tǒng)治之下。1918年,與歐洲南部其他斯拉夫民族組建了南斯拉夫。1991年宣布脫離原南獨立,次年5月加入聯(lián)合國。政治:實行議會內閣制。
一、薩格勒布(Zagreb):
克羅地亞首都,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面積1291平方公里,人口約88.5萬。薩格勒布原意為“戰(zhàn)壕”,已有900多年歷史。主要工業(yè)部門有石化、電力、醫(yī)藥等,并集中了全國最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主要景點有上城、圣·馬克教堂、薩格勒布大教堂和耶拉契奇廣場等。原南斯拉夫時期,薩格勒布于80年代初與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薩格勒布主要景點簡介:
●圣·馬克教堂:
位于圣·馬克廣場中心,始建于13世紀。教堂頂部左側嵌有克羅地亞—達爾馬提亞—斯拉沃尼亞徽記象征,右側為薩格勒布市市徽。教堂內部雕刻精美,圖形各異。圣·馬克廣場東側為克議會,西側為克總理府。
●薩格勒布大教堂:
始建于11世紀。1094年,匈牙利國王拉第斯拉夫一世宣布成立薩格勒布天主教主教區(qū)并興建教堂。13世紀時,教堂曾被韃靼人毀壞。后幾經(jīng)修復,并于20世紀初新建兩座哥特式塔柱(高度為104米和105米),教堂才得以重現(xiàn)昔日輝煌。該教堂已成為薩格勒布市的象征之一。
●上城:
是指位于薩格勒布市格拉代茨山上的中世紀老城,因與后期在其周圍發(fā)展起來的新城(“下城”)之間有80米的落差而得名。歷史上,“上城”是王公貴族的居住地和統(tǒng)治機構的所在地,商業(yè)和手工業(yè)曾十分繁榮。
13世紀中期,“上城”在古城墻基礎上形成,曾有四個城門,現(xiàn)今保存下來的只有東門。圣·馬克廣場是“上城”的中心。
●洛特爾什查克鐘樓:
建于13世紀,用于防御外敵入侵。過去,每晚城門關閉時鐘樓鐘聲就會響起,發(fā)出信號,通知城外的民眾返城。19 世紀末,薩格勒布市政府決定購置一尊炮,每天中午鳴炮,以統(tǒng)一市內各教堂的敲鐘時間。鐘樓現(xiàn)已被辟為博物館,站在鐘樓的頂部可一覽城市壯觀的景象。
●圣·卡塔林娜廣場:
圣·卡塔林娜廣場因著名的女詩人卡塔林娜?茲林斯卡而得名。卡塔林娜出身貴族家庭,丈夫佩特拉?茲林斯卡和哥哥弗蘭·科爾斯特·弗蘭科潘均為當時的大公,二人于1671年遭受迫害離開克羅地亞去維也納,后因參加反對哈布斯堡君主運動被害身亡。圣?卡塔林娜教堂位于廣場的末端,建于1620至1632年間,依靠羅馬的蓋斯二世教堂。教堂以壁畫和雕塑而聞名,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漂亮的巴洛克風格建筑之一。在廣場上還有幾個重要的建筑,包括建在北城墻上的德韋爾察宮和1607年由天主教耶穌會教徒創(chuàng)建的薩格勒布第一中學教堂樓。圣·卡塔林娜廣場與耶穌會廣場相連,后者以著名雕塑家西蒙·尼克桑迪奇創(chuàng)作的“漁民和蛇”雕塑聞名。在耶穌會廣場上的耶穌會獨立修道院現(xiàn)已辟為“克洛維奇”畫廊,經(jīng)常舉辦歐洲藝術作品展。
●石門:
上城經(jīng)由石門通達耶拉契奇廣場。上城原有四個城門,但目前僅保存一個,即石門。石門建于14世紀,目前形狀系1760年最后一次修繕時形成。1731年,石門發(fā)生大火,所有木制建筑毀于一旦,惟有一幅有關圣母瑪利亞和兒童的繪畫作品在灰燼中奇跡般地完好無損。1929年在門西側豎立了年輕婦人的雕像,她是18世紀一個金匠的女兒。1931年在石門畫作上加封了金冕?,F(xiàn)在很多朝圣者來此祈求保佑和福蔭,希望神奇吉祥的圣母能夠幫助他們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約西普·耶拉契奇廣場:
始建于17世紀。廣場初稱“曼杜舍瓦茨”。歷史上,承受著薩格勒布市的發(fā)展,老城已難以滿足日益活躍的商業(yè)活動。1641年,市政府決定將商業(yè)中心移至新城,在“曼杜舍瓦茨”泉邊開辟新的集市,后逐漸發(fā)展成為新的市中心。1848年,廣場始稱現(xiàn)名。二戰(zhàn)結束后,原南斯拉夫時期曾將廣場改名為“共和國廣場”。1991年,克獨立后,廣場再度恢復舊稱。
●馬克西姆公園:
森林公園,位于薩市東部,占地316公頃,以其創(chuàng)建者、薩格勒布主教名命名。1794年對公眾開放,是東南歐最早對公眾開放的花園。1925年在園內下湖處修建了動物園。公園內遍布樹草,滿目皆綠,小溪和湖水動靜結合,點綴其間,古近代不同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充滿浪漫氣息。
二、伊斯特拉?。?/p>
伊斯特拉省位于克西南部的伊斯特拉半島,北與斯洛文尼亞相鄰,西與意大利隔海相望。
伊斯特拉省主要景點簡介:
●普拉市:
位于克伊斯特拉半島南端,是伊斯特拉省會,面積約41平方公里,人口6.2萬。地中海式氣候,年均氣溫14℃,1月平均氣溫5 ℃,7月平均氣溫23.2℃,年均降水量約880毫米。
普拉是伊斯特拉省最重要的經(jīng)濟、旅游、交通和文化中心。經(jīng)濟主要有普拉港、“烏利揚尼克”造船廠及紡織、金屬加工和玻璃制造等。普拉早在十九世紀就已成為旅游勝地,今天古老的斗獸場和布里俄尼島等景觀每年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自1954年起,普拉國際電影節(jié)每年7月在斗獸場舉行。普拉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擁有高質量的體育設施,每年都有許多國內外的運動隊前來進行冬訓。
●普拉斗獸場:
建于公元一世紀,是世界第六大斗獸場,也有人稱之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露天劇場。斗獸場的周圍上層為石座看臺,下層為用木頭圈起的看臺,可容納2萬名觀眾。過去,勇士同野獸在這里進行角斗。今天,這里是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一年一度的普拉國際電影節(jié)就在此舉行。
●奧古斯特廟:
建于公元一世紀,座落在城市廣場上。此建筑線條簡約,是羅馬建筑的杰作。長17 米,寬6米,廟宇外有六根高大的石柱,飾有精美的雕刻。
●布里俄尼群島:
與普拉市隔海相望,由石灰?guī)r構成。群島由大布里俄尼島、小布里俄尼島、外島、圣·馬可島等14個島嶼組成,是克最美麗的國家公園之一。大布里俄尼島最大,面積690公頃,島上有古羅馬和東羅馬時期的建筑遺址、威尼斯帝國時的城堡,生活著斑馬、印度牦牛、索馬里羚羊、犀牛、大象等動物。小布里俄尼島有奧匈帝國時期修建的普拉軍事基地防御城堡,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高175米。布里俄尼群島上生長著橡樹、桂樹、橄欖樹等熱帶植物。島上鐵托居住過的別墅現(xiàn)為克國賓館,著名的不結盟運動思想就是鐵托、納賽爾、尼赫魯1956年在這里奠定的?,F(xiàn)在,布里俄尼島已成為旅游勝地。
三、杜布羅夫尼克市(Dubrovnik):
位于克羅地亞共和國南端,杜布羅夫尼克-奈雷特瓦省省會,是克重要的旅游和海運城市,素有“亞德里亞海濱明珠”的美譽。面積364平方公里,人口5.6萬。年均氣溫17℃,冬季平均氣溫10℃,夏季平均氣溫26℃,年均降水量約為1020.8毫米,全年光照時間250天。
杜布羅夫尼克(斯拉夫語中意為:橡樹林)建于公元7世紀中葉。歷史上,該地區(qū)曾是海上列強的必爭之地。杜市雖為彈丸小城,但卻通過施展政治外交手段,長期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特殊地位。15世紀,杜市進入鼎盛時期,建立了“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1806年,拿破侖軍隊占領該城。1809年,杜市并入伊利爾省。至此,“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時代結束。
杜布羅夫尼克是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顺莾鹊拇蠊?、杜布羅夫尼克大教堂均是該市的標志性建筑,充分體現(xiàn)出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誘人魅力。創(chuàng)辦于1950年的“杜布羅夫尼克夏季藝術節(jié)”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文學家、詩人和作家匯集于此,獻技獻藝,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197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杜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杜布羅夫尼克風光旖旎,草木蔥蘢,氣候舒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紛繁眾多的名勝古跡令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那些尋找‘地上天堂’的人們,請到杜布羅夫尼克一游”。英國著名作家喬治·伯納德·蕭伯納語。
杜布羅夫尼克主要景點簡介:
●大公府:
座落于杜布羅夫尼克古城東側,是城內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建筑。歷史上曾是“共和國”政府所在地。府院建于15世紀,古樸典雅。府內既有辦公場所,又有火藥庫和監(jiān)獄。因火災地震,府院歷經(jīng)多次毀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哥特式風格,同時融入巴洛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特色。大公任期一個月,期間單獨居住府內處理國政,除少數(shù)正式活動外,不得隨意離府,此外,大公每天都要舉行城門鑰匙的交接儀式。位于府內中央的海員米霍?普拉察特頭像是城內唯一的市民雕像,意在突出表彰其對杜市所做貢獻。目前,大公府內設有城市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廳、檔案館和藏書館等。
●杜布羅夫尼克大教堂:
建于17世紀,是克達爾瑪提亞地區(qū)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教堂外觀莊嚴雄偉,內部飾有不同時期的宗教藏畫。歷史上,杜市曾是著名的金器產(chǎn)地。教堂珍寶館內迄今保存著大量的貴重器物。
●方濟各會修道院:
座落在杜布羅夫尼克市西部,始建于1317年,是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寶貴的文化、藝術和歷史遺產(chǎn)。修道院內的回廊是杜布羅夫尼克杰出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精雕細琢的石頭與周圍環(huán)境相得益彰,與修道院同時建造的古藥房是歐洲最古老的藥房之一,至今仍然使用。院內圖書可謂克羅地亞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現(xiàn)藏有1200多本珍貴史料原稿,137本古籍,7卷古老教堂贊美詩和大約2000余件物品,是杜布羅夫尼克市無價的文化歷史財富。
四、普利特維采湖群(十六湖):
克國家公園,主要由十六個大小不等、逐級跌落的湖泊組成,中國人稱之為“十六湖”,是歐洲著名自然景觀之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位于薩格勒布以南約140公里處,占地約30000公頃,其中森林為26000公頃,湖泊217公頃,草地和農(nóng)田3530公頃。該公園群山環(huán)抱,氣候獨特,物種豐富,花奇草異,林木蔥蘢,湖水碧綠,瀑布飛濺,山泉叮咚,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千百年來,湖水中的碳酸鈣和碳酸鎂不斷沉積,形成天然堤壩,造湖過程延續(xù)至今,形成天然湖泊數(shù)量已增至18個。除鳥類和小動物外,公園內還有獐、熊、狼、野豬等,湖中的鱒魚質優(yōu)味美。
五、庫姆羅瓦茨:
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總統(tǒng)約瑟夫·布羅茲·鐵托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接壤的庫姆羅瓦茨。庫姆羅瓦茨距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約60公里,海拔234米,人口300余人。鐵托出生時的房子是當?shù)氐谝蛔u木式結構民居,建于1860年,是典型的當?shù)孛褡屣L格建筑。1953年被辟為鐵托元帥紀念館。房屋外面有一尊建于1948年的鐵托全身銅像,周圍還建有存放糧食和農(nóng)具的房屋、織布房以及鐵匠屋等。